|
一鄉人公益服務中心(以下簡稱一鄉人)成立于2011年3月,是由全國各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自發組建、容納四方志同道合之士的新興網絡公益組織。前身一鄉人支教團,2014年9月5號正式更名為一鄉人公益服務中心,并以新組織架構運行一鄉人各項目。在“完善自我,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;服務西部,建設家鄉美好明天”的宗旨指引下,一鄉人公益服務中心專注于冬夏令營項目,探索提高短期支教績效的組織模式,讓志愿者成為山區孩子更好的“陪伴者”,并同時致力于構建青年公益平臺,鼓勵青年大學生在公益領域尋找自我,成為青年公益行動者。 始于比德一鄉人的足跡始于貴州省水城縣比德鄉齊心村屯上小學。2011年暑假,一鄉人的發起人中國政法大學秦維成同學帶領自己的高中同學,還有同鄉來到貴州省比德縣開始了第一次公益實踐的探索。這次活動以屯上小學為平臺開展,在當地同步進行了拜訪敬老院等社區公益活動、“農村孤殘人士生活狀況”和“農村垃圾處理狀況”調研等兩項調研活動。三周支教,10多名志愿者教師為一鄉人的成立和發展奠定基礎。 成于網絡2012年暑期,一鄉人支教團隊伍得以壯大,從全國百名志愿者中選拔出41名在貴州省水城縣化樂鄉滑石小學和雁鵝小學開展主題為“一個都不能少——關注深山留守兒童”的第二次支教活動,還組織了一支交流隊,到六盤水市的一些中學、敬老院開展學習交流和社區公益活動,并在期間進行了多次大型的普法活動,進一步推廣“一鄉人”的公益善行和宗旨理念。 益鄉情懷有了兩屆支教的實踐經驗,一鄉人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組織管理。形成了以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利機關,理事會為核心的組織架構。形成了財務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。 2013年暑假,一鄉人支教團未曾止步,繼續“益”鄉情懷,前往貴州省六盤水市的水城縣木果鄉牛場小學、水城縣野鐘鄉發射小學、鐘山區大灣鎮大箐小學、六枝特區新場鄉新場中學、墮卻鄉墮卻學校、水城縣發箐鄉海螺小學等六所學校開展支教。一鄉人從報名的600多位同學中選拔60多名,加上老隊員等共83名組成志愿者隊伍。在“大手拉小手,'手'護花兒夢”的主題下,80多位志愿者通過三周陪伴,激勵孩子們學會學習,學會成長和感恩。 不忘初心2014年,一鄉人發展上了新的臺階,形成 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網絡公益組織,不忘初心,用行動改變中國!2014年9月5號正式更名為一鄉人公益服務中心,并以新組織架構運行一鄉人各項目。在“完善自我,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;服務西部,建設家鄉美好明天”的宗旨指引下,一鄉人一方面專注于短期支教項目,探索提高短期支教績效的組織模式,讓志愿者成為山區孩子更好的“陪伴者”,并同時致力于構建青年公益平臺,鼓勵青年大學生在公益領域尋找自我,成為青年公益行動者。我們結合一鄉人宗旨完善支教項目,提出BPBC-betterperformance,bettercompanion.“做更好的自己,做更好的陪伴者”的理念。鼓勵青年大學生走進公益實踐,找尋自我,勇于承擔社會責任。并成立“鄉友俱樂部”,志愿者長期和山區孩子書信往來,做更好的陪伴者。 |